中文書名:台灣的稻作研究

原書名:臺灣ノ米作

中文書名:台灣的稻作研究原書名:臺灣ノ米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登錄號:nchul-tb-022759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日治時期學士論文
著作者:
著作者:山本利三郎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農藝學-農藝作物-禾穀類
關鍵字:台灣稻米,儲藏與販賣,稻米栽培
描述:
目次︰
封面、書名頁、印記、目次頁、台灣米ノ沿革
第一章   米ノ生産
第二章   地質及土性
第三章   水利潅漑
第四章   稲作法
第五章   稲ノ品種
第六章   栽培法
 第一項  採種
 第二項  水稲第一期第二期作法
  第一節 浸種及萌芽
  第二節 苗ノ仕立方
   第一 苗代ノ整地法 
   第二 苗代ノ防風
   第三 播種
   第四 播種後ノ手入
   第五 苗代ノ肥料
   第六 苗代日數
   第七 苗取法
   第八 本田ノ整地
   第九 挿秧
  第三節 肥料
  第四節 除草
  第五節 潅漑及排水法
  第六節 押稲
  第七節 收獲
 第三項  特殊栽培法
  第一節 澁仔栽培法
  第二節 滲仔栽培法
  第三節 水陸中間種栽培法
第七章   輪栽法及縁肥栽培
 第一項  輪栽法
 第二項  縁肥栽培
第八章   内地種米栽培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栽培法
第九章   乾燥及調製
第十章   籾摺及精米業
 第一項  籾摺業
 第二項  精米業
第十一章  産米ノ貯藏及販賣
 第一項  貯藏
 第二項  販賣
第十二章  包裝及運搬
第十三章  米取引状態
第十四章  米殻檢査
第十五章  米ノ輸移出入
 第一項  米ノ輸移出状態
 第二項  米ノ輸移入状態
第十六章  米價
第十七章  農業倉庫
第十八章  米作ノ收支
第十九章  結論
印記、印記、封底
中文摘要︰
  台灣稻作的起源非常久遠,在中國漢族移居來台以前,原住民即已經開始從事稻作的工作,傳說平埔族在古時候不只將稻米作為主食,還釀造成兩種酒來飲用,雖然各族的原住民對於稻米這個字使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卻可以此類傳言作為佐證,但是對於古代原住民如何耕種稻米,現在則很難判斷,如果從某幾族的原住民所採用的方法來看,自古以來所流傳的耕作方法則十分的笨拙,僅以鹿角或者是樹枝來攪拌泥土,然後播種,即所謂的撒播陸稻作法,類似菲律賓諸島在民間施行的「kaingisi」、「seka」的耕種方法,或許是傳自南洋地帶。
  台灣的稻作開始稍微有秩序的經營則須等到中國漢人渡台以後。荷蘭人領台時(1626),在台南附近約有2萬名漢人居住,已經從事農作的工作,因此在荷蘭統治時期,台灣的農事為財政的基礎,所以對農民提供資本與農具的借貸等獎勵的項目。後來鄭成功統治時期,在獎勵漢人來台移居的同時,並在各地派駐軍兵,依據屯田自強的條例來看,農事大大振興,耕地從南鳳山地方到北半線地方(今彰化地方)一帶的平原,更擴及到竹塹(今新竹)、淡水的一部分及基隆南端、恒春的一部分地區,直到鄭氏滅亡到清乾隆初期,因為風震水旱等天然災害,造成不少田園荒廢。到了嘉慶道光年間,開墾與埤圳大略完成,田園面積約30萬甲,產額高達300萬石擔,而稻米主要集散地,南部的打狗(高雄);中部的笨港(北港),其後由淡水、鹿港兩港所取代。
  台灣在草創初期是以農立國,到今天農業成為台灣島上唯一的產業,可說是本島生活的基礎與本島經濟的基本。而稻作是本島農業的大宗,並影響台灣的經濟界。台灣全島的土質適合稻米的耕作,自古以來灌溉是為政者所關注的一個部分,如果嘉南大圳、桃園大圳兩大埤圳完工的話,那麼農業界的前景則應當會受到相當大的期待。
備註: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卒業報文-農學科
出版者:
出版者:撰者
日期:
西元紀年:1925
日本紀年:大正14年
語言:
語文:日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總圖5F特藏資料室
典藏單位國家:中華民國
使用權限:限館內開放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王欣愉
(04)2284-0290#467
hsinyu@dragon.nch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書名:台灣木材的商業貿易
中文書名:台灣木材的商業貿易
中文書名:對於台灣森林的儲備與木材消...
中文書名:對於台灣森林的儲備與木材消...
中文書名:台灣的市乳調查報告
中文書名:台灣的市乳調查報告
中文書名:台灣林業的勞動問題
中文書名:台灣林業的勞動問題
中文書名:台灣的木瓜栽培
中文書名:台灣的木瓜栽培
中文書名:台灣森林法規與日本森林法規...
中文書名:台灣森林法規與日本森林法規...